石墨在工業上的應用非常廣泛,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我國是世界上石墨的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,那么石墨礦是如何形成的呢,石墨按照碳的來源有生物和非生物兩種成因。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下:
一、石墨的生物成因。鱗片石墨為天然顯晶質石墨,其形似魚磷狀,屬六方晶系,呈層狀結構,具有良好的耐高溫、導電、導熱、潤滑、可塑及耐酸堿等性能。
生物成因是指石墨由有機質直接變成,最常見于大理巖、片巖或片麻巖中。石墨粉質軟,黑灰色;有油膩感,可污染紙張。硬度為1~2,沿垂直方向隨雜質的增加其硬度可增至3~5。比重為1.9~2.3。在隔絕氧氣條件下,其熔點在3000℃以上,是最耐溫的礦物之一。常溫下石墨粉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,不溶于水、稀酸、稀堿和有機溶劑;材料具有耐高溫導電性能,可做耐火材料,導電材料,耐磨潤滑材料。煤層或含碳沉積巖可經熱變質作用部分形成石墨,少量石墨是火成巖的原生礦物。分布最廣是石墨的變質礦床,是由富含有機質或炭質的沉積巖經區域變質作用而成。
二、石墨的非生物成因。鱗片石墨結晶完整,片薄且韌性好,物化性能優異,具有良好的熱傳導性、 導電性、抗熱震性,耐腐蝕性等。
非生物成因是指通過CO和CO2還原出碳來實現的。在巖漿巖與石灰巖的接觸帶,常有石墨產出,這是由于石灰巖分解出二氧化碳,又經變質作用而成的。
任何石墨礦床的形成,必須碳質集中和有適宜的熱力學條件,幾乎所有的工業石墨礦床都出自變質作用或內生作用,變質作用產生的石墨工業價值做大。